烽火燃尽盛世梦:黄巢起义与五代十国乱世的开端_起义军_朱温_长安

发布日期:2025-06-25 18:42    点击次数:73

公元878年春,黄巢站在一座土丘之上,凝视着远方的流民队伍,身上的衣衫破旧,面容苍凉,却仍能感受到那股无尽的愤怒和决心。他的手指紧紧握住腰间的短刀,仿佛已准备好与命运作斗争。这位出身于盐商家庭、曾在长安科举中失利的中年男子,绝未曾料到,自己即将点燃的战火,将以摧枯拉朽之势,摧毁那已延续近三百年的辉煌大唐帝国。

在咸通年间的朱雀大街上,仍然可以见到车水马龙,热闹非凡,东市西市的胡商队伍络绎不绝,马队的蹄声在街头回荡。然而,这一切繁华的表象背后,却隐藏着一个早已千疮百孔的帝国。安史之乱后的唐朝,失去了河北、河南等重要的赋税地区,中央财政越来越依赖东南的漕运。而为了弥补财政的巨大漏洞,朝廷不断加重盐铁专卖税,官盐的价格一路飙升,普通农户甚至需要卖掉三斗米,才能换得一斗盐,生活日渐困顿。

土地兼并的现象愈加严重。乾符元年,河南、山东遭遇严重旱灾,但地方官府却依旧强行催缴赋税,百姓苦不堪言。在濮州、曹州一带,越来越多的流民开始聚集,他们流离失所,饥寒交迫。就在这个时候,黄巢,这个精通骑射、熟读兵书的盐商,凭借着从私盐生意中积累的财富和威望,成为了这些流民心中的希望和救命稻草。

展开剩余67%

起义初期,黄巢采取了避实击虚的策略。他带领数千名盐贩和流民,专挑那些防御薄弱的小城镇发动袭击,逐步扩大起义军的势力范围。乾符五年,黄巢在黄梅一战中大败唐军,斩杀了五万余人,震惊了朝廷。随后,他率领起义军越过长江,迅速席卷江南,尽管他的军队屠戮百姓,杀戳无遗,但也有开仓放粮、救济饥民的一面,试图争取民心。

十一月,起义军攻破洛阳,紧接着在十二月初三,起义军兵临潼关,守关唐军仅八千,面对六十万起义军,毫无还手之力,瞬间崩溃。唐僖宗带着少数宦官仓皇逃往四川,黄巢骑着高头大马,进入了大明宫,宣布称帝,国号“大齐”,年号“金统”。

然而,黄巢进入长安后很快显露出其原本的面目,起义军开始大肆搜捕唐朝的宗室和官员,并将朝中的重要大臣一一处死。为了筹集军饷,士兵们在城市中四处掠夺,烧毁豪宅。这种无差别的掠夺不仅让长安的百姓苦不堪言,也让起义军迅速丧失了民心。原本以为迎来了新生的百姓,反而发现自己陷入了更深的困境。

朱温,黄巢麾下的一员悍将,出身于砀山的贫苦农家。因战斗勇猛,从普通士兵一路升至同州防御使。随着唐军的反攻,起义军的粮草匮乏,内部矛盾也愈加激化。朱温察觉到黄巢的败局已成,便谋杀了监军使,随后带领同州的军民投降唐朝河中节度使王重荣。朱温的倒戈,成为了起义军命运的转折点。他熟知黄巢军的虚实,成功引导唐军在长安周围展开反攻。

李克用率领的沙陀骑兵,在梁田陂一战中大破黄巢军,迫使黄巢撤出长安。不久后,在泰山狼虎谷,黄巢兵败自杀,历时六年的起义终于宣告失败。

朱温投降唐朝后,先是平定了蔡州的秦宗权之乱,稳固了河南的控制。随即,他与李克用展开了激烈的争斗,最终成为了最为强大的藩镇势力。公元904年,朱温通过胁迫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。在迁都过程中,他下令拆毁长安的宫殿,并将宫殿的木材顺着渭水漂流至洛阳。根据史料记载,当时的长安已经沧桑破败,历经战火洗礼,市区的居民少得可怜,仅剩不到百户,城墙和房屋大部分已倾颓倒塌,荒草丛生,完全丧失了昔日的辉煌。

为了彻底铲除唐朝残余势力,朱温将三十余名唐朝重臣诱至滑州白马驿,全部处决,并将其尸体投进黄河。这一举措标志着延续数百年的士族门阀彻底覆灭。对朱温来说,帝位似乎已触手可及。

907年,朱温迫使唐哀帝禅位,唐朝正式灭亡。自此,五代十国时期开始,中原进入了最为动荡的时期,风云变幻,政权更替,动乱不断。

发布于:天津市